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,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令。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“夜”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。那2022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呢?元宵節應該吃什么傳統食物?
2022年元宵節是幾月幾號?
2022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在公歷的2月15日,它的前一天是西方傳統的2月14日情人節,在它之后最近的就是2月19日(正月十九)的雨水節氣了,然后就是3月8日的三八婦女節。
元宵節要吃什么傳統食物?
元宵或吃湯圓
元宵節吃什么?當然是元宵或者湯圓了。人們往往會以白糖、果仁、豆沙、花生、芝麻、棗泥、豬肉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寓意著團圓美滿。在有的地方還會把硬幣包入湯圓中,誰要是吃到包有硬幣的湯圓,就會“財運亨通”。
注意:很多人認為“吃元宵”和“吃湯圓”是一個意思,其實這兩種食物在做法上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。元宵和湯圓雖然都是用糯米粉制成,但是元宵是把餡料晾曬后切成塊,然后放在糯米粉中滾動形成球狀,因此有“滾元宵”、“包湯圓”的說法;其次,元宵還可以用油炸,寓意著“熱熱火火、團團圓圓”。
生菜
廣東人過元宵節時喜歡“偷”摘生菜,拌以糕餅煮食,據說這種食品代表吉祥。廣東人的性格平和實在,對節慶也最圖一個好意頭,平時最常用于新店開業等節慶場合的生菜,也是元宵節必備的節慶用品。經常成為南方飯桌上常見蔬菜的生菜,名字就和“生財”諧音,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。
元宵茶
在陜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風俗,就是在熱湯面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,很像古時的“元宵粥”。
面條
民間有一句俗話說,“上燈元宵,落燈面,吃了以后望明年”。在元宵節的時候吃面條,面條長長的,來延長福氣,長長久久,讓一整年都有好運氣。
黃梅縣元宵茶
此元宵茶非彼元宵茶。湖北黃岡市黃梅縣人喜歡把“芫荽”稱作“元宵”,把用炒熟的五谷加芫荽泡的茶叫做元宵茶,一方面過完元宵節年節也就過完了,人們把剩下的芫荽拿出來泡茶喝了,另一方面這種茶也除濕氣、營養美味。
油錘
元宵節的應節食品,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。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,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。到了唐朝鄭望之的《膳夫錄》才記載了:“汴中節食,上元油錘?!庇湾N的制法,據《太平廣記》引《盧氏雜說》中一則《尚食令》的記載,類似后代的炸元宵。也有人美其名為“油畫明珠”。
油茶
有些地方有“十五打油茶,十六捏扁食”的說法,扁食指的就是水餃,而打油茶則是類似于一種加了菜、水果的咸粥或甜粥類面食小吃。過年期間,家家戶戶天天大魚大肉,到了元宵節,沒有什么比一碗熱騰騰、香噴噴的油茶更讓人心曠神怡的了。
餃子
元宵節當然吃餃子了,每逢團圓的節慶日,中國人是肯定要吃餃子的,大部分國人都有吃餃子的習慣。
豆面團
昆明人喜歡吃豆面團,做法跟元宵差不多,是將豆炒熟后磨面,團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,口感不錯。
棗糕
豫西一帶元宵節吃棗糕?!?糕”與“高”諧音,寓意吉祥之意,日子年年高升,吃年糕表達對于新的一年美好期盼之情。不同于南方的年糕, 北方人吃的是蒸棗糕,棗糕是甜甜的,還有紅棗,意味著日子會紅紅火火。
麥餅
浙江金華浦江縣一帶在元宵節有吃饅頭、麥餅的習俗。饅頭為發面,麥餅為圓形,取“發子發孫大團圓”之意。
麥餅有甜有咸,甜的以糖和芝麻為餡,咸的內放蝦皮、蔥花、肉丁、香干,或摻以蛋等為餡,搟成團扇大小狀,烙熟即成。在浦江,手巧的農婦經常用麥餅招待客人,尤其在元宵節,在浦江基本上每家每戶都吃麥餅。
粘糕
粘糕又名年糕。元宵節除元宵、面條外,還有吃粘糕的。唐代名醫孫思邈的《備急千金要方·食治》載牶“自梁米,昧甘、微寒、無毒、除熱、益氣?!碧拼?,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。
糟羹
臺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,“正月十四是元宵,家家糟羹蛤蜊調”。臺州人過元宵節,十四、十五,兩天都過,而真正的元宵夜是正月十四。
過元宵,臺州人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糟羹。糟羹是用山粉勾芡的,所以又叫山粉糊。老話講,先苦后甜,咸羹講究味道,突出“鮮”味,先嘗為好,把“甜”放在后面,于是,十四夜吃咸羹,十五夜吃甜羹。
面燈
說起元宵節的習俗,大家一般都會想到吃湯圓、賞花燈、猜燈謎,然而還有一種習俗是從漢朝就流傳下來的,那就是正月十五點豆面燈。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,能驅妖辟邪祛病,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燈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闔家幸福,家業興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