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歷的第一個月為正月,正月為一年的開始,若想讓這一年平平安安、吉祥如意,正月里就有很多不能做的事情,比如說正月里不宜剃頭、正月里不能殺生、正月里不能吵架、正月頭幾天不能摔碎東西、正月不能扔糧食等等。那么正月里可以剪頭發嗎?
正月為什么不能理發?
“正月剃頭死舅舅”,這是在我國流傳了幾百年之久的社會民俗,把“正月剃頭”和“死舅舅”聯系在一起硬湊成因果關系,雖然非?;闹?,卻也十分深入人心,難以改變。
那么, “正月不剃頭,剃頭死舅舅”這一民俗到底是怎么來的呢?為什么明明很荒謬,卻能流傳幾百年而不衰呢?
據民國二十四年版的《掖縣志》卷二《風俗》揭出了習俗的謎底:“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,明朝體制一變,民間以剃發之故思及舊君,故曰‘思舊’。相沿既久,遂誤作‘死舅’?!闭虏惶觐^,原是“思舊”。即說清軍入關,強行要求漢民剃發留辮,而漢民則由于心懷故國,相約正月里不剃頭,以示不忘舊君,成為“思舊”。
也就是說,“正月剃頭死舅舅”的習俗源自清廷頒發的“剃發令”。不過,這里記載的時間有誤,“剃發令”頒布于順治二年六月,而非順治四年正月。彼時,清軍剛剛入關,為了削弱關內百姓(不限于漢族)的反抗意識,鞏固滿清政權統治,攝政王多爾袞頒布了“剃發令”,規定:“全國官民,京城內外限十日,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,全部剃發,遲疑者按逆賊論,斬!”
傳說
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時分貧窮的剃頭匠,他很愛自己的舅舅,可是過年的時候卻沒錢給舅舅買一件像樣的禮物,這可愁懷了剃頭匠。
給舅舅拜年的日子到了,剃頭匠靈機一動,便挑起剃頭挑子趕到了舅舅家,精心地為舅舅剃頭刮臉,等舅舅出現在酒席上的時候,親朋好友們無不贊揚剃頭匠外甥的手藝高超,紛紛說舅舅年輕了很多歲,舅舅也很高興,讓外甥以后每年正月都要來給自己剃頭。
舅舅去世后,這個剃頭匠每到正月就對著剃頭挑子淚如雨下,他為自己再不能向舅舅盡孝而傷心欲絕。后來,這里的“思舅”之說就被人傳成了“死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