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,天氣開始回暖,雨量逐漸的增加,意味進入氣象上的春天。一般在每年2月18或19或20日。雨水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樣,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。
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記載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,春始屬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繼之雨水。且東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矣?!?
因此,“雨水”意味著春風逐漸吹遍大地,冰雪消融,就連北方的空氣也開始變得濕潤,處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雨水節氣的習俗
1、回娘家
出嫁的女兒帶著郎君,去給岳父岳母送節。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,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,這稱為“接壽”,意思是祝父母長命百歲。另外一個就是“罐罐肉”,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謝和敬意。如果是新婚夫婦,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,讓女婿出門奔波,能遮風擋雨,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。
2、接壽
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,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,這稱為“接壽”,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。(這個基本上和會娘家一個意思)
3、拉保保
保保是四川方言,意為為了保佑小孩兒長大,找命好的人做干爹干媽。所以單叫干爹(保爺、保爹)、干媽(保娘,需未婚者),也叫保保。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,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,需不需要找個干爹。而找干爹的目的,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,健康的成長。
4、占稻色
通過爆炒糯谷米花,來占卜當年稻谷收獲的豐歉?!俺缮钡暮脡?,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,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,則是收成越好;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,則意味著收成不好,米價將貴。
雨水節氣如何養生?
宜多吃平性食物
雨水時節空氣濕潤,又不燥熱,是飲食調養的好時機。
吃食物以平性為宜,宜多吃新鮮蔬菜、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。另外,可多食紅棗、淮山、蓮子、韭菜、菠菜、柑橘、蜂蜜、甘蔗等。
忌吃燥熱食物
“倒春寒”容易使人內臟郁熱,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“火上澆油”。
飲食保持中庸,不吃、慎吃辣椒,不喝、少喝白酒等性溫、性熱的食物為宜。要少吃魚蝦、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,少食羊肉、狗肉等溫熱之品。
春捂防寒
雨水之后,空氣中水分增加,導致氣溫不僅低,而且寒中有濕。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。
老人小孩要“春捂”,預防“倒春寒”。
要將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,腿腳的保暖工作做好了,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。
與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、羽絨服,下身的衣褲鞋襪卻過于單薄,不如加強腿和腳的保暖,遵循“下厚上薄”的穿衣原則。
提陽氣
此時養生應逐漸從“秋冬養陰”過渡到“春夏養陽”。
1) 每日上午10時前后及晚上睡前可按摩腹部來提升陽氣。仰臥床上,以肚臍為中心,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。
可以強壯脾、胃、腸,提高消化系統功能,又可排除脾胃濕毒,腹部保暖,提高睡眠質量。
2) 口漱吞津也有助養陽。用舌體攪拌口腔,產生唾液后慢咽,每日36次即可。
春練
對于中老年人而言,春練更要科學合理,可做些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極拳等較為輕松的運動,來增強自身抵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