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,表示降水開始,雨量逐步增多,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8日-20日之間,太陽到達黃經330°。在雨水節氣之后,隨著降雨有所增多,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。所以飲食調養應側重于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,下面介紹幾款去濕良方:
陳皮水鴨湯
準備食材:水鴨半只、紅蘿卜半根、紅腰豆30克、薏米30克、淮山半根、陳皮10克。配料:鹽少許。
1、水鴨洗干凈斬件備用。紅蘿卜和淮山去皮洗干凈切塊,準備3片姜,陳皮泡軟刮去白色部分細節待用。鍋里加入適量的清水,將切好的鴨肉冷水下鍋焯水后,撈起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待用。
2、準備一個煲湯用的砂鍋,把焯水好的鴨肉、紅蘿卜、紅腰豆、薏米、淮山、陳皮一同放入砂鍋內,加入適量的清水。(薏米是提前干炒過了的,干鍋炒至表面微微焦黃即可)。
3、大火煮開轉小火煮90分鐘,下少許鹽拌勻,即可。出鍋盛碗即可上桌享用,這樣一道家常版的:雙紅陳皮水鴨湯就做好啦。
綠豆薏米海帶排骨湯
材料:海帶結10個、排骨250g、薏米30g、綠豆30g、姜片兩片、鹽少許
做法:先把準備好的海帶多洗幾遍,排骨過水沖干凈,然后鍋里加水把海帶和排骨一同放進去,把剛才準備好的材料也要加入進去,鍋里的清水加至三分之二就行,大火燒開后就可以改用小火了,慢慢的熬制兩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。
赤小豆鯽魚湯
食材:鯽魚1條,赤小豆150克,生姜1塊,大蒜2瓣,香菜1根,食鹽、黑胡椒粉、料酒、食用油適量。
做法:赤小豆洗凈,提前一晚浸泡,鯽魚宰殺洗凈后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腌漬,生姜切片備用;開小火,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,撒上鹽和姜片烹香(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),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,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;煎魚的同時,把赤小豆放入砂鍋,大火燒開,把煎好的鯽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,繼續開大火煮沸;轉小火,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(燉煮期間不要翻動鯽魚,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),撒入黑胡椒粉,最后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,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。
芡實煲老鴨
功效:滋陰,健脾祛濕。
材料:芡實100克,老鴨一只。
做法:老鴨宰凈,芡實放鴨腹內加水2500ml,武火煲滾后,文火繼續煲2小時,加少許鹽服食。
適應癥:芡實性味甘澀平,具有健脾祛濕,益腎固精的功效;老鴨性溫味甘,入脾、胃、肺、腎經,功能滋陰補血。故此湯適合陰虛夾濕者見咽干、虛熱、心煩伴便爛、舌苔白膩者服用。
土茯苓祛濕湯
材料:豬骨500g、土茯苓300g、云苓50g、炒扁豆100g、赤小豆100g、新鮮淮山 300g
做法:豬骨洗干凈然后過一遍開水,把新鮮的淮山削皮備用,然后把新鮮土茯苓,赤小豆,炒過的扁豆,云苓都清洗干凈。這時候就可以把豬骨還有洗好的材料一起放在湯煲里大火燒開,然后改用小火燉一個小時就可以了。
冬瓜薏米排骨湯
材料:排骨250克,冬瓜500克,薏米適量,食鹽適量。
做法:將排骨、薏米洗凈,冬瓜洗凈后不去皮切成塊狀;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,小火燉90分鐘左右后加入冬瓜,再燉10分鐘左右;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。
功效: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,能夠達到清熱祛濕、利水排尿的效果,對于水腫、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。